请输入关键字
耕织图
时间:2025-09-03

耕织图位于颐和园西北部,始建于公元1750年,是乾隆皇帝意欲体现重视农桑生产,利用河湖、稻田、桑蚕等自然条件,塑造的以“男耕女织”为主题的颐和园内重要景区,主要有澄鲜堂、玉河斋、延赏斋、蚕神庙等建筑。1860年,耕织图被英法联军焚毁,只留有一块由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耕织图”石碑。 1886年慈禧在重修颐和园时,以办海军为名,在当年耕织图的废墟上兴建了昆明湖水操学堂,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屈辱中退出了历史舞台。此后,耕织图历经坎坷,直至1998年,颐和园管理处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以收回并复建了耕织图,并对景区内的绿化和水系进行了合理调整,再现了历史景观原貌。2005年,耕织图景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耕织图采取免票参观的制度,以展览的形式,用大量的图片、档案、实物和模型,深度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昆明湖水操学堂时期鲜为人知的历史。耕织图不断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丰富爱国主义实践活动,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使耕织图景区成为广大游客和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阵地和重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