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乾隆时代,国力强盛,疆域开拓,大量质优材佳的边疆玉料得以进入宫廷,在乾隆的亲自推动下,玉雕工艺在充分汲取历代治玉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颐和园藏传世“乾隆玉”皆为宫廷旧藏,用料多为优质的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等;品种齐全,囊括了文房器、陈设器、日用器等;玉质细腻,色泽莹润,因材施艺,融古涵今,技术精湛,典型表现了乾隆时代宫廷玉雕工艺的神彩风华。

仿古玉
乾隆尚古,他利用宫内丰富的古玉收藏,并对“三礼”等古文进行探讨鉴考之后,提出了“良材不雕”和“古风简约”的美学观,碾琢了大量仿商周到秦汉青铜器的玉器,是为“仿古玉”。其中不少仿古玉器还镌刻“大清乾隆仿古”或“乾隆仿古”隶体阴文款识。
白玉双凤六环尊
分类:玉器
年代:清乾隆
白玉双凤六环尊
御制诗玉器
乾隆对玉器的兴趣不减于书画、铜器,他一生御制诗文共四万余,其中涉及玉器的篇目即达八百余首(篇),将御制诗文题刻在古玉上或以御制诗文做新玉,也成为这一时期玉器工艺的一大特点。
俏色巧雕
乾隆时期,国力强盛,大量玉料从新疆进入中原,颜色玉情不一。乾隆时期造办处承担了宫廷玉器的设计工作,作品需要画家依照玉料状况绘制图案、制作小样,对多彩玉石和玉中色斑进行的巧妙设计后碾琢的玉器,也是“乾隆玉”重要艺术特色之一。
质佳技精
乾隆初年,造办处加强了对玉器制造的组织管理,将江南制玉高手选调宫中,并要求宫廷画家绘制玉器图样。乾隆二十五年(1760),国局稳定,新疆开始贡玉,每年春秋两贡就达两千公斤,大量的原始玉料为宫廷玉器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因此,这一时期的“乾隆玉”不仅数量多、工艺好,还兼具了极高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