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客服
电话
调查问卷
官方购票
公众号
线上科普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首页
导览
开放时间
票务信息
在线订票
游船信息
导览地图
交通路线
参观须知
景点
宫廷与生活区
昆明湖景区
长廊一线景区
万寿山景区
展览
常设展览
临时展览
原状陈列
赴外展览
藏品
每日一品
园藏精品
学术
研究院
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社会教育
相关政策
科普
资讯
最新公告
采购公示
红色教育基地
关于
总说
机构设置
财政信息
首页
展览
常设展览
颐和园博物馆
正文
前言
清朝同治、光绪在位的四十余年间,是时称为“同光中兴”的短暂兴盛时代,也是大战乱后景德镇御窑厂瓷器生产的复兴时期。慈禧太后作为最具实权的统治者,其本人的政治意图、精神世界与审美旨趣对当时的宫廷瓷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颐和园作为专为慈禧“颐养冲和”而建的皇家御苑,多有这一时期烧造的各种特色鲜明,色彩丰富,具有较高工艺水准的瓷器,代表着当时的宫廷风尚与时代风貌,反映了晚清时期以慈禧为代表的统治阶层的家国政治生活,多角度折射出慈禧作为一位母亲、孀妇、太后和女统治者丰富的情感世界。
单元介绍
母后的用心
圆明园的情思
紫禁城的印记
先朝的追慕
颐和园的庆典
母后的用心
同治是清代为数不多以皇帝身份举行大婚典礼的君主之一。作为母亲,慈禧为儿子的大婚倾注了无限热情;同时,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大婚典礼也是彰显“同治中兴”气象的政治需要。遵照慈禧的指示,饱经战火后的江西景德镇复建御窑厂,历时四年,专门为同治烧造了品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大婚用瓷,在釉色工艺、装饰风格上突出了“喜庆”“吉祥”的主题。同治大婚瓷不仅是中国官窑瓷器上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品种,也是晚清官窑瓷器复兴的重要标志。
圆明园的情思
“大雅斋”原为圆明园“天地一家春”一处斋室的名称,是慈禧当年受咸丰宠幸的居所,这里饱含着慈禧一生中最为幸福浪漫的青春记忆,浸润着无数与咸丰夫妻君臣的历历过往。同治十二年(1873),慈禧执意复建圆明园,命御窑厂烧制大雅斋款瓷器以作“天地一家春”的殿内陈设,且分别于光绪元年(1875)和光绪二年(1876)烧制完成。圆明园的复建终未能遂愿,但大雅斋款瓷器却以色彩浓艳、细腻精巧和女性化审美等典型的慈禧风格,体现了晚清御窑瓷器烧造的最高水平。
紫禁城的印记
慈禧时代的御窑瓷器中,以“体和殿”“储秀宫”等宫殿名称署款的瓷器亦不在少数,这些宫殿是慈禧在紫禁城内用膳和居住等的生活场所。这些以殿名为款识的瓷器或是表示为该殿陈设专门烧造,或是效法先朝帝王定制专属瓷的雅意。无论如何,慈禧将仅属于自己的殿堂名号深深烙印在瓷器上,隐约而又强烈地彰显了她在紫禁城中的地位,更在瓷器史上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先朝的追慕
瓷器仿古自古有之,尤以清代的仿古之风蔚为盛行。慈禧时期,也烧造了一批仿古瓷器,多为仿康雍乾三代样式,品种既有艺术性强的陈设用瓷,也有实用性强的生活用瓷。这种仿效先朝瓷器式样的做法不仅表现了晚清最高统治阶层对先朝瓷器生产技艺的推崇和继承,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内忧外患的晚清时期,统治者对于王朝盛世的仰望与追思。
颐和园的庆典
光绪十四年(1888),清漪园复建工程的逐步完成,正式更名为“颐和园”,慈禧成为这座园林的新主人。在最后十八年的光阴岁月中,慈禧或徜徉于青山之间,或流连在碧水之上,或折冲樽俎于庙堂,或笙歌弦乐于楼馆,在园中处处留下了自己理政外交、悠游山水、赏戏庆寿的生命印记。为慈禧祝寿专门烧造的万寿庆典瓷、色彩绚烂的单色釉瓷、清丽淡雅的青花瓷等各类宫廷瓷器,装点和铺陈着这座皇家园林属于慈禧时代的繁华与落寞,今天也成慈禧在园中政治、外交的、文化生活的历史见证。